資訊中心
這里有最新鮮的政策動態、行業資訊,也與你分享我們的點滴進步
這里有最新鮮的政策動態、行業資訊,也與你分享我們的點滴進步
互聯網 2022-07-29 18:06:59
大數據是新時代的“數字寶礦”,是當今世界有價值的戰略資源。隨著社會經濟發展態勢的引導和大數據技術演進趨勢的驅動,各大企業紛紛推動數智化轉型升級。本文探討中國移動在數智化進程中,如何構建大數據體系并推動數據管理戰略向數智化全面升級,提升共享開放效率、賦能行業生態發展。
充分釋放數據要素新動能
數據是數智化轉型之根、數字經濟之血脈。數據的產生從生產經營活動空間到實體物理空間,并進一步拓展到虛擬網絡空間。粗略估計,一天中,早晨有近1億用戶看新聞刷微博,上午有近5億用戶使用通信軟件,中午有近千萬人通過APP點外賣,晚上有2億多人網上購物、刷視頻……
作為通信運營商的中國移動為“人民群眾的24小時數字生活”提供了強力支撐,中國移動數據呈現出全客戶覆蓋、全方位洞察、全時空更新的特征。當前,中國移動大數據平臺規模超4萬個節點,日采集數據量超過4PB,日處理數據量數十PB,價值數據規模超300PB。
在大數據與社會、經濟、生活深度融合的背景下,如何充分釋放數據要素新動能成為中國移動大數據發揮價值的重要問題。中國移動以技術創新“強筋骨”,以數據治理“壯體格”,構建了完善的大數據治理體系,以數據價值萃取為“核”、以數據資產管控為“基”,以數據服務為“贏”、以數據交付為“上”、以技術創新為“力”,以數據安全為“盾”,推動數據從資源向資產轉化。
萃取要素價值,筑造數據能力之基
充分萃取數據要素價值,是數據治理的核心,中國移動基于數據中臺,面向各單位共建共享,共筑數據能力之基。數據中臺融合了數據、工具、算法、算力、服務5種要素,通過抽取共性需求,將大數據中心匯聚的多源數據打造成可復用的數據資產,實現價值萃取。目前中國移動已形成“2+4”能力架構體系,提供工具和算法2類基礎能力,可以形象地比喻為“廚具和菜譜”;以及4類核心數據能力,比喻為“食材”;在數據中臺這個可復用共享的“廚房”里,這些元素按需組合,可以靈活滿足大家打造“美食”的需求。
搭建“1+4+1”大數據治理框架
面向N類豐富的大數據資源、資產,中國移動形成了“1+4+1”大數據治理框架,建立了一套組織體系,橫向拉通“集省專”、縱向貫通各層級。同時,中國移動還制定了一套制度體系,為數據管理提供堅實的制度依據,并圍繞數據架構、數據標準、數據質量及數據安全,形成4個支柱能力,全面提升數據管理水平。
數據服務靈活多樣,數據流通安全可信
數據能力的應用離不開服務能力的打造,中國移動數據中臺提供“PaaS”“DaaS”和“SaaS”3類服務模式,支持不同場景、不同形態的數據能力需求。在這個過程中,通過打造全面可靠的數據安全底座,不僅實現了數據全生命周期的安全管理,對海量數據進行嚴格的脫敏、加密及安全審計,而且建立起多方安全計算平臺,支持中國移動與外部合作伙伴進行可信數據融合處理,實現數據可用不可見。
6個統一,打造數據服務敏捷交付體系
數據流轉的質量和效率是數據服務的核心保障,中國移動引入了DataOps敏捷數據運維的理念,通過數據、工具和人員的有機融合,實現數據持續交付和閉環運營。這套數據交付體系自下而上從6個階段打造核心能力,支持多層次的深度治理,覆蓋數據“采傳存儲用”全鏈路。
在采集階段,從機制和平臺兩個層面保障數據匯通;在處理階段,研發一站式流批融合處理新工具;在分析階段,沉淀特征庫,支持工具靈活編排,提升數據挖掘效率;在存儲階段,標記多維度業務標簽,提升數據資產化水平;在應用階段,編制企業級數據開放目錄,便捷數據訂閱和提供;在運營階段,利用知識圖譜技術深度挖掘資產關系,實現資產圖譜化,盤活數據流轉過程,形成高效的服務運營體系。
推進技術創新,加強核心能力自主管控
大數據平臺是一個集成的數據開發平臺,中國移動堅持技術創新驅動,大力推進大數據核心能力自主研發,增強業務發展中的主動權和掌控力;推進大數據工具標準化,沉淀標準化中臺能力,統一大數據底座架構,打破普遍存在的平臺能力聯結問題,降低異構數據處理的復雜度,逐步解決大數據應用存在的問題。
搭建“1+X”特色隱私計算技術平臺
隨著數據科學、人工智能、云計算等技術的快速發展和應用,數據蘊含的信息和價值日益彰顯。數據的核心價值在于連接和共享,數據通過跨業務、跨場景、跨行業的流通,樣本量及維度進一步豐富,進而催生更多的應用場景。由于數據具有易刪、易改、易復制等特性,不可避免形成數據泄露、數據濫用等安全隱患。
一方面,流通過程中機密數據和個人隱私存在泄露風險和安全隱患,加劇了監管機構、數據要素市場參與主體對數據流通的擔憂;另一方面,現有監管條件下,業界仍沒有形成明確統一的數據權屬規則,在數據流通的鏈條中,如何確定數據的歸屬方、保證數據歸屬方的權益,尚待進一步形成共識。
在數據要素市場化進程中,隱私計算作為一種核心基礎技術,能夠幫助數據流通建立有序可控的共享機制,促進數據要素市場的蓬勃發展。隱私計算通過融合密碼學、人工智能、安全硬件等跨學科技術體系,形成一套可以保障數據流通安全合規的基礎設施。從應用目的上說,隱私計算實現了在數據流通過程中對國家安全、商業機密、個人隱私等敏感信息的保護,并且助力數據安全流通、釋放數據價值。
在隱私計算技術的探索上,中國移動于2018年啟動聯邦學習研究與布局,開展聯邦學習開源框架跟蹤研究及試點實踐。2019年到2020年間,中國移動在技術層面逐步深入開展聯邦學習開源框架跟蹤研究,重點涵蓋聯邦學習可信評測方法、框架碎片化等技術;在應用層面,開展試點實踐,探索應用場景落地可行性并持續推進中國移動數據智能生態合作落地。
2021年,中國移動梧桐大數據正式發布具有“1+X”特色技術框架的隱私計算平臺。該平臺可在確保數據“可用不可見、可控可計量”的前提下,實現通信運營商與政府、企業等外部單位數據的安全流通。該平臺有效支撐了包含電信詐騙識別、普惠金融在內的30余個應用場景,有力推動了行業數據要素融合、行業標準體系共建、安全可信生態打造的步伐。
不僅如此,中國移動在國務院國資委、工信部等相關部門的指導下,對內勇擔重大項目“大規模分布式大數據計算與可信數據服務技術研發”;對外推進隱私計算技術能力“出海”,主導參與IEEE、TMF兩項隱私計算國際標準制定,為央企海外數智化轉型發展提供技術支持與智力支持。
產品、方案、生態一手抓,構建特色大數據價值生態
基于自身資源稟賦,中國移動以“數據為核、能力為基”為理念,全力構建“產品為上、方案為策、生態為贏”具有中國移動特色的大數據價值生態。
產品為上,打造拳頭數據產品
中國移動規劃建設“大數據+”產品體系,包括數據能力、行業集成、營銷服務、智慧管理、平臺工具以及模型算法六大類產品。
數據能力類產品以滿足客戶剛性需求為主,提供深加工服務能力。主要包括客戶畫像類、群體分析類等基礎性產品,對內賦能智能決策及精準推送等場景,對外主要以API形式提供服務。
行業集成類產品是大數據產品的主戰場。中國移動聚焦疫情防控、應急救災、人口洞察、出行規劃、商圈選址、景區分析等多個領域,面向政務、金融、新零售等多個行業,打造疫情大數據、人口大數據等多項大數據產品,為數智化轉型注智賦能。
營銷服務類產品主要面向互聯網、汽車、金融等行業,為客戶提供精準觸達能力,實現廣告精確投放、景區特色推薦以及新機喚醒等業務場景。
智慧管理類產品以全方位賦能企業運營為目標,助力企業財務、采購、審計等部門實現降本增效。
平臺工具類產品為客戶提供全面敏捷的儲算、工具能力,目前已支持的工具能力超過50種,涵蓋大數據采集、處理加工、可視化分析、安全運維等全流程大數據服務。
模型算法類產品的核心是打造多場景數據圖譜,為客戶提供語義分析、用戶偏好識別、金融風控、客戶維系等多種模型能力,助力企業實現精細化運營。
方案為策,提供融合解決方案
“大數據+”方案體系以大數據為基礎,結合人工智能、區塊鏈、5G、物聯網以及云計算等技術,輸出DICT融合解決方案。
生態為贏,布局全景合作生態
為充分發揮數據要素價值,促進中國移動大數據與千行百業融合發展,中國移動在2021年智慧中臺生態創新發展論壇上正式發布了“梧桐引鳳”計劃。該計劃以梧桐大數據平臺為基石,通過三大開放舉措,正式啟動了大數據生態合作。
一是開放平臺。梧桐生態合作平臺將為合作伙伴提供產品孵化、脫敏數據、產品部署運行環境、運營服務保障及標準化創新探索空間等一站式服務。
二是開放生態。面向行業合作伙伴,開放商業合作,探索聯合研發、合作引入等新模式,不斷壯大開放合作的“親戚圈”“生態圈”,與合作伙伴和合共生。面向高校及研發機構,降低創新創業門檻,提供創意孵化,打造技術社區,設置創投激勵。通過“梧桐杯”大數據應用創新大賽,向高校學子提供創新導師、現金獎勵、招聘直通、創投孵化助力等全面支持,持續推動“產學研用”融合和成果轉化應用,為大數據產業發掘和聚合人才。
三是開放門戶。梧桐大數據統一門戶展示涵蓋了產品目錄、數據目錄、合作模式及自服務案例,合作伙伴通過登錄門戶可申請使用服務,從而實現了“產品訂購入口、生態合作入口、技術分享入口”的統一。
肩負國企責任,“用數賦智”助力數智生活發展
中國移動作為國家電信運營企業,在社會數智化轉型進程中承擔著國計民生的責任。中國移動依托梧桐大數據平臺“筑巢引鳳”,在防疫、民生、普惠金融領域也積極推進“用數賦智”,助力數智生活發展。
快速響應,賦能高效防疫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基于大數據的追蹤溯源和健康碼識別,為有效控制疫情和復產復工作出重要貢獻。中國移動以全網數據為基礎,構建“全國趨勢總覽、省市態勢監測、區縣深度分析、街鄉精細管理、社區防疫輔助”五級疫情防控產品體系,逐層下沉,形成疫情管理閉環聯動。截至今年4月底,移動行程碼累計查詢量達327.72億次。
聚焦民生,支撐社會治理
社會服務領域的數字化能力提升,是當前各級政務重點關注的領域。中國移動與交通、應急、人口、人社、城市規劃等各部門開展深入合作,將海量數據資源和大數據能力嵌入政務、民生服務的多個環節,充分提升服務效率和質量。例如從社保人員信息、地理位置等四大場景29個指標判別就業人員,累計為鄉村振興創收達3.2億元;打造應急管理應用,累計受益人口超1500萬。
防范風險,助力普惠金融
金融風控大數據產品是一套完整的依托海量數據處理和人工智能算法的風控產品,充分發揮與生活息息相關的運營商數據價值,為用戶提供驗真、風控標簽、聯合建模等多種金融風控服務,開啟普惠金融新時代,其中驗真類服務查詢已超13億次。中國移動信用分從五大維度、近80個標簽真實反映客戶信用風險,累計服務162億次。
中國移動大數據構建數據治理體系、數據中臺,通過“內治外促”雙循環,推動數據資產價值全面釋放,加強生態合作,促進核心能力提升、關鍵領域卡位、價值收益貢獻。引入數據、工具、軟件、解決方案、咨詢等能力,對內快速構建亟需的技術能力,補齊技術短板,縮短研發周期;對外聚焦政務、金融、交通、教育、工業、農業、商貿等垂直行業需求,跨越市場壁壘,打造行業示范標桿。
來源:通信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