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中心
這里有最新鮮的政策動態、行業資訊,也與你分享我們的點滴進步
這里有最新鮮的政策動態、行業資訊,也與你分享我們的點滴進步
廣域銘島 2024-03-13 09:29:12
3月12日是國際植樹節,這個被稱為“為人類將來提議”的節日,其存在的意義遠不止種下一棵樹,更為將踐行低碳、綠色的態度和理念“植”入每個人的心中。針對高耗能、高排放流程行業轉型痛點,廣域銘島憑借自身汽車生產制造背景,追溯產業鏈上游行業,以科技之力賦能制造業轉型,探索多能互補、多場景交互的綠色低碳發展模式。如今,在廣域銘島的賦能下,一批電解鋁、煤焦化、磷化工企業接連入選國家“綠色低碳”工廠。以年產30萬噸的電解鋁生產基地為例,實現節能減碳近10萬噸,等效植樹約600萬棵。
實現碳中和:
承擔時代命題的責任與擔當
伴隨中國新發展理念、雙碳目標的提出,“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成為制造業數字化轉型的關注熱點。
“碳中和”目標的提出,有助于建立減污降碳協同增效的倒逼機制,加快實現生產和生活方式綠色變革,恢復被破壞的自然碳平衡和生態系統。今年全國兩會上,“碳達峰”“碳中和”連續三年寫入我國政府工作報告。
目前,全球已有54個國家實現碳達峰,其中大部分國家為發達國家,得益于發展過程中的產業結構變化、能源結構變化、城市化完成、人口減少。而我國要在快速工業化的同時,主動通過技術創新實現節能減排,無異于知難而進,承擔起大國擔當。
這既是國家、社會乃至全人類發展的宏大議題,也與每個中國企業息息相關。響應國家號召與戰略需要,廣域銘島在賦能實體經濟的過程中,聚焦高耗能流程制造、通用動力能耗優化、產業鏈碳足跡管理等領域,加快綠色低碳技術攻關與成果轉化,自主研發一批工業軟件和解決方案,加快推動新型工業化,打造新質生產力,以扎實推進高質量發展促進產業綠色轉型,助力實現碳達峰碳中和。
沉淀工藝模型
穩定生產不再依賴老師傅
流程行業采用的天然原料波動性大,原材料質量的波動幾乎是每個企業都會面臨的難題。以電解鋁為例,電廠主要通過燃燒煤料,以火力發電的形式,保證鋁廠的電力供給和生產運營。其中,燃煤成本能占到發電成本的70%左右,是火電廠的主要能耗源頭。
在火電廠配煤摻燒的過程中,來自全國各地不同品種的煤料,按照一定比例混合,由碎煤機粉碎,運往鍋爐系統燃燒。以往,需要經驗豐富的老師傅,通過動態的工藝調整,保持穩定的電力輸出。為此,廣域銘島的技術專家深入到具體工藝場景,憑借Geega(際嘉)工業互聯網平臺,對每一環節的數據進行采集分析,結合各類指標,找到老師傅頭腦中的“經驗規律”,將之數字化封裝為配煤煤質預測、火電能效尋優等一批模型與算法,從而自研一批工業軟件,實現生產的優化決策和智能控制,達到經濟效益、能耗管理的雙優化。
使用智能配煤系統,實現每年節煤效益1000萬元;使用火電能效尋優仿真系統,實現每年節降效益近2000萬元。
在鋁廠電解的過程中,電解槽槽內溫度超過900攝氏度,難以通過人力或設備實現長期監測,同樣導致槽健康度依賴老師傅的經驗判斷。同時在出鋁環節,涉及流程工序多、取數環節多,各環節數據依賴人工整合計算,效率低下。為此,廣域銘島聚焦工藝質量、設備能效、運營管理等多維度優化,沉淀電解鋁工藝、槽況評估、陽極效應預測等一批機理模型與算法,打造多個國產自研工業軟件,實現生產流程透明化、工藝管控統一化、經營決策科學化。通過提升電解效率,噸鋁用電減少600度,使用電解槽管理系統,實現年化節降效益近1200萬元。
以賦能30萬噸電解鋁廠為例,廣域銘島與百礦集團達成戰略合作,為其德保基地打造的綠色低碳數字化工廠入選工信部工業互聯網試點示范項目,提升綜合管理效率25%,每年減少碳排10萬余噸、整體經濟效益超8000萬元。
據國家林業局研究,一棵樹每年可以吸收并儲存4-18千克二氧化碳,按此計算,廣域銘島每賦能一個同等規模工廠所減少的碳排,相當于每年種植了600萬棵樹。
全行業賦能:
將實踐成果持續推向產業化
根據標桿項目的經驗總結、后續追蹤,廣域銘島正以電解鋁切入的煤電鋁一體化綠色智造解決方案快速推廣復用到擁有電解、配煤、磨礦、鍋爐、沉降等相似工藝的更多高耗能流程行業。
一方面以ESG理念為指引,基于數字原生體系,打造高耗能流程企業數字化整體建設方案,涵蓋組織架構、技術改造、經營管理、人才治理等多維度;另一方面通過沉淀機理模型及優化算法,整體助力產業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邁進。
以焦化行業為例,廣域銘島以煤焦全產業鏈決策仿真平臺等一批國產自研工業軟件,助力河南順成集團入圍“2023年工業互聯網平臺創新領航應用案例”,成為煤焦化行業數字化轉型標桿;以磷化工行業為例,廣域銘島與世界領先的集團企業江蘇澄星共建磷化工智慧工廠,以行業首創全產業鏈綠色智造解決方案打造“2023年國家工信部試點示范項目”,并沿磷化工完整產業鏈推廣復用,帶動集團公司整體數字化轉型。
在賦能更多行業實現低碳零碳發展的同時,廣域銘島持續探索企業綠色轉型新發展模式,已參與編寫《數字技術賦能重點行業碳管理技術架構》《2023能源工業互聯網案例集》《綠色低碳標識企業碳效評價》等標準、白皮書及行業報告,并在眾多行業大賽及相關論壇中脫穎而出;同時,圍繞高耗能企業數字化生產運營管理、平臺應用,廣域銘島推進并牽頭編訂行業標準,為低碳時代企業、產業能源供給模式升級提供新的發展路徑。
實現碳達峰碳中和,已經成為中國未來發展的重大戰略決策。廣域銘島對環境保護和綠色發展的探索與參與,不僅是對企業自身社會價值和社會責任的體現,也將憑借其強大的技術底蘊和廣泛的影響力,帶動更多的民眾和企業參與其中,助力“碳中和”目標早日實現。
站在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的關鍵之年,廣域銘島將以科技創新為基礎,成為中國實現碳中和目標的先行者和引領者,加快技術和場景探索,攜手行業各方力量,為我國實現“碳中和”目標貢獻廣域力量。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