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中心
這里有最新鮮的政策動態、行業資訊,也與你分享我們的點滴進步
這里有最新鮮的政策動態、行業資訊,也與你分享我們的點滴進步
互聯網 2022-03-04 15:26:16
2月21日,重慶日報記者從市商務委了解到,2021年,重慶自貿試驗區新增注冊企業(含分支機構)14246戶,引進了星光國際精準醫療創新中心、吉利工業互聯網全球總部等百億級項目,新設外資企業占比已達全市20%,FDI占全市比重35.5%,集聚了全市超1/4的進出口企業,貢獻了全市約70%的進出口貿易總額。
市商務委相關負責人表示,能夠交出這樣的成績,得益于在創新探索實踐中,重慶建立了“五套工作體系”——
建設高效管理體制機制,形成領導小組抓統攬統籌、專項工作推進組抓行業領域、自貿片區(板塊)抓具體落實的“1+5+9”工作體系;
構建高水平開放政策體系,圍繞重慶自貿試驗區總體方案,聚焦投資、貿易、金融、運輸、人才等領域已出臺200余項配套支持政策;
打造全流程制度創新管理體系,建立起以目標和需求為導向的‘訴求收集-擬定計劃-項目申報-分類實施-評估通報-應用推廣’創新工作鏈;
完善一體化推進機制,自貿試驗區與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培育建設等重點工作系統化一體部署,形成創新合力;
統籌開放平臺協同聯動體系,對內探索自貿試驗區聯動創新區建設,對外探索川渝自貿試驗區協同開放示范區打造,提速開放,增強發展新動能。
首創性差異化探索,是重慶自貿試驗區2021年發力的重點之一。
“重慶是國內國際雙循環的重要節點,正在加快建設內陸開放高地,打造服務于‘一帶一路’建設和長江經濟帶發展的國際物流樞紐和口岸高地”,重慶市商務委相關負責人介紹,重慶自貿試驗區將充分運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對標高標準國際經貿規則,立足開放大通道優勢,持續開展首創性、差異化探索。
比如,依托中歐班列和西部陸海新通道,重慶自貿試驗區在全國率先開展以鐵路運單物權化、多式聯運“一單制”為重點的陸上貿易規則探索,開立全球首份“鐵路提單國際信用證”,實現批量化運用,貨物品類由進口整車向化工品等領域拓展。制定的國際貨運代理鐵路聯運作業規范等3項標準獲批為國家標準頒布實施。依托長江黃金水道,重慶在全國率先開展水運轉關“離港確認”等江海聯運一體化便利通關創新,提升江運時效40%。
2021年,重慶自貿試驗區新形成自主培育改革創新成果16項,啟動了10個聯動創新區建設,以更大力度謀劃和推進自由貿易試驗區高質量發展。截至今年2月,重慶自貿試驗區已累計培育重點制度創新成果88項,其中7項向全國復制推廣,66項在全市復制推廣,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四自一簡”改革獲國家通報表彰為優化營商環境典型做法,創新物流大通道運行機制改革入選“中國改革2020年度50典型案例”。相繼獲批全國第四個首次進口藥品和生物制品口岸、過境144小時免簽證、啟運港退稅、跨境電商B2B出口、本外幣合一銀行賬戶體系、QDLP等試點政策。通過以一域服務全局,以全局謀劃一域,有力促進了開放型經濟發展。
著眼打造一流營商環境,也是2021年重慶自貿試驗區的重要內容。
市商務委相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重慶自貿試驗區從實施“證照分離”改革和“基層注冊官”等制度優化監管機制,到打造大數據監管平臺,在全國率先開展“一保多用”、跨部門一次性聯合檢查、整車保稅倉儲“三個一”等監管模式,再到在全國率先推出“全程電子退庫系統”,壓縮出口退稅平均辦理時間至5個工作日等政務服務創新,不斷拓展創新集成以優化營商環境。
在建設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營商環境方面,重慶積極推動深化川渝自貿區法院司法合作機制,兩地聯合發布《2020年川渝地區人民法院知識產權司法保護狀況》和《2020年川渝地區人民法院知識產權司法保護二十大典型案例》、共同召開法官聯席會議、聯合開展審判業務培訓;兩地共同簽署《川渝自貿區知識產權司法保護合作備忘錄》,聯合發布《知識產權糾紛行為保全申請指引(試行)》《知識產權糾紛行為保全審查指引(試行)》以及《川渝自貿區知識產權司法保護典型案例》,創新提升司法執法一體化水平,共同打造“知識產權雙城保護圈”和跨區域跨部門協作的高水平樣板。